作品名称:绿芯·艺筑——高校活动中心的绿色低碳更新与运维 参赛院校:山西大同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:武晔秋、王建春、王利霞 参赛学员:张丰艺、温杰、王嘉悦、张珍宝、连荷婕 工程概况: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,绿色建筑概念深入人心。本项目旨在改造高校活动中心,因其存在能耗高、布局不合理、采光通风差且缺乏环保元素等问题。为契合可持续发展理念、提升校园绿色形象,小组决定对其进行绿色建筑改造工程。改造的环境目标包括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,控制噪音和粉尘,让建筑与校园自然环境相和谐,提高绿化覆盖率,提升室内环境品质,如空气、采光、通风方面,降低建筑能耗,高效利用能源,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,像安装太阳能光伏板,以及优化内部空间满足多样活动需求,增强耐久性和安全性。在建筑外立面方面,会采用新型外墙材料,如复合保温板更换外墙,装配双层玻璃幕墙增强隔音隔热与优化采光;能源系统上,将升级暖通空调系统,用地源热泵取代部分传统空调,构建太阳能热水系统满足部分热水需求,同时考虑到电能储存和地域特色问题,将多余的电量运输到废弃的矿井中去,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式能储存起来,方便后续使用;室内装修会选用环保型材料,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涂料和板材,重新规划空间布局打造多功能区域。 运维方案: (1.光照问题:为了解决房屋采光光照 我们想到通过增加窗户的覆盖面积,增加房屋的采光面积。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,我们采用了感应灯,确保在人活动时拥有足够的光照。 (2.用电问题:我们利用了光伏一体化,充分利用了大同光照充足的条件,光伏板随着太阳光的移动而转动,为房屋提供了充足的电量。我们将多余的电量运输到废弃的矿井中去,将电能转化为重力式能储存起来,方便后续使用。具体将配备专业的输电设备和重力储能装置,与废弃矿井进行合理对接,确保电能的高效运输和储存。 (3.运动环境:室外羽毛球和乒乓球场的使用受到了天气和环境极大的影响。所以,我们将我们将活动中心两侧的球场改为室内,不仅改善了学生们运动的环境,也增加了运动器材的使用寿命。 (4.空间分配问题:在活动中心有许多社团,我们根据社团需要的活动空间,以及设备所需的放置空间,重新分配了房间面积,以便学生们的社团活动。 (5.温度问题:在活动中心的演播厅,我们采用红外人体感应系统,当有人进入演播厅时,供热系统会快速启动,;当学生们都离场时,供热系统会缓慢的关闭。这为同学们在活动时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温度,也降低了能源的浪费。 (6.节能设计: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采光和高效的围护结构,结合废弃矿井重力储能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储存; 资源节约:选择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材料,包括储能系统相关设备材料的选择; 回归自然:与周边环境融合,考虑储能系统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; 其他措施:隔热材料的使用,节能灯具的使用,太阳能的利用,水资源的合理利用,废弃矿井重力储能系统的运维管理。 (7.智能微网:我们利用智能微网以运维模型作为根基,将软件视为核心要素。借助智能微网,对建筑的多能源输入、多能源输出、多样能量转换单元,以及多种运行状态展开全面管理。在此过程中,推动微网自身、多个微网之间,以及微网与配电网之间的信息交换,使其具备实时性、互动性,达成统一且开放的通信标准。这一标准能确保交互双方能够精准识别信息,并根据需求进行重组。采用兼容的物理媒介,让开放的通信设施得以连接各类智能电子设备(IED)、智能电表、控制中心、电力电子设备、保护系统以及终端客户。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,打造出一个“即插即用”的便捷环境,为智能微网的高效运维提供坚实保障。 (8.LOW-E玻璃:在采光方面,我们利用了LOW-E玻璃,LOW-E玻璃即低辐射玻璃,是在玻璃表面镀上多层金属或其他化合物薄膜制成。其原理是通过薄膜层,对波长范围4.5-25μm的远红外线有高反射率,可有效阻挡室内热量向外辐射,且对可见光有较高透过率,能保证室内采光。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,可降低室内空调等制冷制热设备能耗;能减少紫外线透过,降低室内物品因紫外线照射而褪色的风险;在冬季可将室内热量反射回室内,保持室内温暖,夏季则阻挡室外热量进入,营造舒适室内环境。 研究意义: 大学活动中心的绿色建筑改造与原先的建筑相比,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,显著降低了建筑能耗,通过废弃矿井重力储能进一步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。此外,绿色建筑改造还有助于减少建筑废弃物和环境污染,保护自然资源,改善空气质量,为校园中建筑的使用者创造更健康,更高效,更适用的室内外环境,有助于人与环境和谐共生。绿色改造后的活动中心更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态元素,能够成为大学的标志性建筑,提升校园的整体形象,其中废弃矿井重力储能系统也将成为校园绿色能源体系的亮点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