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品名称:窑梦绿意浓——陕西某会议中心绿色低碳更新及运维 参赛院校: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:石峰 参赛学员:宗子昌 景雪逸 刘伟强 工程概况:本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,对当地某会议中心进行了绿色低碳更新及运维改造,以响应国家“双碳”战略,推动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提升会议中心的能效和环境友好性。 作为一座公共建筑,本项目旨在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及其他自然资源,通过引入可再生能源系统,实现高效能源利用,减轻环境负担,推动绿色建筑发展。西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,夏 季炎热冬季寒冷,降水集中于夏季,春秋温差大,日照充足,湿度适中。为了迎合这一气候特点,我们巧妙地引入了智慧光伏系统、光储直柔系统、以及风力发电系统,形成一个多源、灵活的 可再生能源网络。通过结合智能控制系统,这一设计在降低传统电力依赖的同时,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,为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创造了条件。本项目的核心目标在于实现高效、可持续的能源利 用。通过光伏系统,我们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阳光资源,而引入光储直柔,则实现了电力系统全天候运行。这一创新方案不仅在高峰时段实现了智能调配,还有效降低了压缩机容量,带来了初 始投资的明显降低。同时,针对原有建筑的地形因素,建筑改造引入生土建筑概念,它们能够就地取材,易于施工,且造价低廉;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,节省能源;与自然环境相融合,有利于 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。此外,生土建筑还展现出强烈的地域性特点,能够反映西安当地的建筑风貌、色彩及文化特征。它们在物理特性上表现出良好的隔热与蓄热性能,由于生土材料导热系数 小,热惰性大,能够减缓室内温度变化,合理调节空气湿度。生态特性上,生土建筑是一种低排碳、低耗能的建筑,符合生态建筑材料的标准。蓄热方面,生土建筑的热特性结合暖廊的改造使 得改造后建筑的保温隔热能力大幅提升,较为适宜北方的气候特征。最终,本项目希望通过对西安某原有会议中心的改造,强化陕西窑洞这一地域性的文化符号,并巧妙地结合智能系统、低碳 运维系统,能够提升会议中心的能效和环境友好性的同时,还能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做出示范,推动实现“双碳”目标。